valium online

釋經講道的四度創作

four引言
  多年前,筆者曾看過一輯在國內清華大學舉行的「世紀大講堂」的電視節目。當時的嘉賓講者是魏明倫先生,他是一位劇作家,也是中國戲劇家協會的副主席。當日的講題是「當代戲劇的命運」,其講論的重點是考究當今的戲劇為何出現「台上振興,台下冷清」的問題。

  按其分析,台下冷清是因為「斗室文化」和「廣場文化」。這場演講不但給筆者的知識範圍擴張,其中使筆者得益最大的,是魏先生論到一部戲劇,由劇本的撰稿至演員在台上現場演出,整個過程是包含着一個「三度創作」的過程。簡言之,劇作家撰寫的劇本是第一度創作;演員在排練時如何按舞台排位並按照劇本演繹劇中人的角色,是第二度創作;演員在舞台上按照排練的定案預備演出時,又常常因應即場觀眾的反應和實地處境而臨場改變某些演繹,甚至刪減情節等,這是第三度創作。這三度創作的剖釋,也帶來筆者對釋經講道一些反思和啟發。
  釋經講道無疑是一項包含藝術的事奉。藝術不離創作,故釋經講道也具有創作的成分。筆者於聆聽這堂課的過程中,隨聽隨思考這三度創作與釋經講道的關係。其後在整理這概念的過程中,更啟發了釋經講道還有第四度的創作。總的說:釋經講道是一個經歷四度創作的過程。
  自此以後,筆者每逢講授釋經講道的課程時,皆引入這四度創作的概念,與同學們互作鼓勵。茲將釋經講道的四度創作簡釋如下。
一、神在其聖經啟示上的創作
  釋經講道,顧名思義,就是釋經講道者所釋的經必須是聖經的經,所講的道必然是聖經真理的道。即是說,釋經講道是建基在聖經的經文和聖經的真道上,是以聖經為本的宣講事奉。
  從系統神學和教會歷史的學習,我們認信聖經是神給人的特殊啟示(special revelation),是神藉聖靈在祂所揀選的僕人身上工作,啟迪和引導他們成書;不論是透過口傳、撰寫成文、編輯、修訂,乃至定稿,背後是聖靈的工作。其後聖靈輾轉引導教會確定了我們現今舊約39卷和新約27卷的基督教聖經正典。總的來說,聖經各書卷背後的作者是神,故聖經可說是神的創作;按本文之四度創作的概念而言,聖經這神聖的創作可視為釋經講道的第一度創作。
  漢語「講道學」一詞於英語為Homiletics。而Homiletics這詞乃源自希臘語homo(同一)和legō(講說)二詞組合而成。總其意謂:講道學(Homiletics)是學習「講說同一的事理」的學問。釋經講道的信息,是講者選定一節或一段具有整全思想單元的經文,並按照該經文的信息傳講;釋經講道的內容信息,是與講道經文的內容連同一致的。釋經講道者的講道經文,可選自聖經範圍中不同的書卷及不同的經文作詮釋。釋經講道的內涵,總不離開聖經的經文本體;所傳講的信息,也當總不離開講道經文的信息。換言之,釋經講道必須建基在聖經經文這第一度創作。若釋經講道不以這第一度創作為核心,或偏離了這第一度創作,或甚至沒有這第一度創作的元素者,則不算得為釋經講道。
  猶如一場舞台劇必須有劇本,當演員排練或演出時,若沒有劇本這第一度創作,則無劇本可以作為依據,導演和演員也無所適從。縱然演員要排練要演出,也只得自編自導自演了。同樣,釋經講道者若不以聖經這第一度創作為依據,恐怕在講壇上的宣講,也可能是自編自導自演吧。
二、講道者在其講章編制時的創作
  信主多年的基督徒,在教會聽道也當不少;然而,聽道者不因某次崇拜的講道者所宣講的經文已經聽過,認為毋須再聽而離開會場。我們明白,不同的講道者宣講同一段經文,他們各人所預備的講章皆有其不同的特色,在講壇上宣講時更是各有獨特的風格。即使是同一位講者,在其以往多年的宣講事奉中,也許曾宣講同一段經文多次;然而,每次為會眾聽者所準備之同一段經文的講章,無論是信息的重點、講章的結構、生活的應用或表達的方式,皆可以篇篇有所不同,次次具有新鮮感。
  不同的講者講同一段經文,或同一位講者重講同一段經文,在準備講章的過程中,釋經講道者不但要詮釋經文的本義,也要詮釋其身處的時代趨勢及影響信徒的世風,乃至從屬靈角度去明瞭其會眾聽者於當時當地所面對的處境、困難、喜憂、需要或出路等。基本上,這是個別釋經講道者按經文編制成的一篇釋經講章。這樣的釋經講章,是按古舊的聖經經文,以其不變的真理應用於今時今日和此時此地的個別群體聽道者身上。所以,每一篇釋經講章基本上是具時代感和新鮮感,是帶有釋經講道者的個人創作元素。總的來說,釋經講道者為要宣講之經文所準備的講章,按本文的四度創作概念,可視之為釋經講道的第二度創作。我們也須留意,每一篇釋經講章的第二度創作,必須是建立在聖經這第一度創作的基礎上。
  我們也許會問:釋經講道可否沒有這第二度創作呢?按愚見回答:是可以的。茲舉二例表明之。
  其一是屬普遍的例子。設若釋經講道者在多年前預備了一篇應昔日時代和昔日群體的講章全文文稿(full manuscript sermon)。二十年後,同一位講者移居至另一處地方向另一會眾群體宣講同一篇的全文講章;雖然該篇講章是釋經講道的講章,也有聖經經文的信息,但講章本身的用詞乃至應用卻可能與時代脫節,失去時代感和新鮮感。不錯,該篇講章起初出現時是有原本的第二度創作,但時隔二十年,人事變遷,同一篇講章已沒有切應時代的第二度創作。如果講者以同一篇講章信息加以切應時代和群體的更新,這樣便能把一篇舊的講章來一個適時的新創作,也就是第二次的第二度創作,或說為第二度創作的更新。
  筆者過去十二年在神學院事奉,在周六晚參與崇拜,以致可以在主日到不同教會講道。因此也有很多機會在不同的會眾中宣講同一段經文信息。但筆者每次皆留意近期的新聞,到達教會後更閱覽該教會的崇拜秩序表中的報告事項和代禱事項,以求明瞭聽道的會眾,從而更新活化第二度創作。誠如麥希真牧師曾說,重講同一篇經文信息雖然是炒冷飯,但打一隻雞蛋下去炒還是很香的。
  其二是屬具體的實例。筆者有一位前神學院同工,他是忠實的釋經講道者,也在不同神學院講授釋經講道課程。他把其英語全文的釋經講章放在互聯網。殊不知,他發現在美國有位具博士學位的西籍牧師竟然把他的講章放在網上一系列講章裏,幾乎隻字不改地在其教會宣講該系列的講章;不但如此,這位博士還把這系列的釋經講道全文視為己出,放在其教會的網頁,並且在講章全文末端署放其名字,作為他自己在其教會所宣講的講章。(筆者也曾對照這二系列的講章全文,證實這剽竊的行為。)此例反映了一篇從別人竊取的講章(雖然是釋經講章),講者又按照全文向自己的會眾直講,這樣的講道是沒有屬於他自己的釋經講道過程中之第二度創作,因為講道者沒有自己下工夫研經,更沒有詮釋聽道的會眾。
  事實上,時至今日,在浩如煙海的互聯網世界裏,我們不乏全文文稿的釋經講章。假若講道者只在網上或其他地方找一篇釋經講章在講台上讀出來(或口語化講出),講得好者只是文賊的台風好、演技好而已,因為這與沒有經過排練的臨時演員在舞台上演繹無異。
  釋經講道者準備講章時,除了按聖靈的引導選定經文外,也按聖靈的引導(包括運用參考資料)研讀經文,以求明瞭經文的本義和信息。講道者也按聖靈的引導洞察今日的世情以及群羊的處境和需要,以求編制一篇基於聖經經文的義理而又切應當今時代處境和適切聽道會眾的信息。因此,個別的講道者或甚至同一位講道者於編制同一經文的講章時,基於不同年代、不同處境和不同會眾等因素,每一篇釋經講道的講章,皆有其獨特性。總的來說,釋經講道者若是建基於第一度創作(聖經的經文)而下工夫,從而帶出第二度創作的釋經講章,當他在講壇上宣講時,會眾必然是蒙神賜福的;否則講道的內容可能是「落不到地」的道理,會眾聽來也可能有隔靴搔癢之苦。
三、講道者在其講章宣講時的創作
  一篇釋經講章的宣講方式,是多元化的。有講道者把全篇講稿帶上講台,一字不漏的宣讀,或把講章的段落語句口語化的傳達。有講道者只把講章大綱帶上講台,或甚至連大綱也不帶,把所準備的講章內容宣講。前者於宣講時,其宣講的用詞語句跟其講稿的字句之轉動空間較少;後者於宣講時,其宣講的用詞語句跟其講稿的字句之轉動空間甚大。不論是哪一方式的宣講,釋經講道者皆站在屬靈信差的崗位上,讓聖靈引導他並賜他能力宣講切應時代和聽道群體的聖經信息。
  一般有經驗的釋經講道者在宣講時,多會留意會眾的身體語言反應。當敏銳察覺會眾對聖經的講解或真理的應用等有所不明或疑惑,皺起眉頭,講者可能立時按着聖靈所賜的智慧,運用另一方式或語句作重述闡釋,或加插另一例子講解等。有時也可能因崇拜中某項環節多用了時間,以致講道的時間減少,講道者就要在台上把原定的講章內容作出合理的刪減或調整。
  筆者曾有多次類似以下案例的經歷。在某主日,應邀到一所第一次接觸的教會之早堂崇拜和午堂崇拜宣講同一篇信息。按照所編制的講章(第二度創作)的傳講模式,原本是以演繹法宣講的。在早堂聚會時,見會眾大多是長者,便按原定的演繹法宣講。至午堂聚會時,卻見會眾皆是青年和壯年的信徒,於是臨時作出調整,把原定的演繹宣講法轉為歸納式宣講;至講道的結語時,更把原定喻例所用的人物,由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一位著名影星改為今日年代有雷同事件的一位演藝界紅星。
  以上的例子皆指出,在講台上傳達的聖經信息,基本上是按照講道者自己事先已準備了的釋經講章這第二度創作的既定內容宣講。然而,講道者對現場環境和聽道者要有屬靈的敏銳觸角,也須預留讓聖靈工作的空間,因應當時的講道者與聽道者的互動實況,在講台上按着講章這第二度創作,帶出更有效的傳達──現場第三度創作。
四、聽道者在聽道或行道時的創作
  釋經講道的其一目的,是達至聽道者學道、信道、明道和行道。於學道、信道和明道方面而言,除了講道者盡其本分讓聽者能聽得明白和接受真理外,更重要的是聖靈在聽者身上的工作,引導和感動他們,使他們在理性上明白真道並在意志上回應真道(約十四16-17、25-26,十六13; 林前二10-11)。例如當講道者宣講一篇福音信息,聖靈感動聽道者知罪悔改,並信靠耶穌,接受主耶穌為救主;如此,這聽道者在基督裏成為新造的人。這是神的工作,也可說是神在釋經講道宣講的過程中的新創作。這新創作按本文之四度創作的概念而言,可視之為釋經講道中的第四度創作。
  於實踐行道方面而言,講道者有時給予聽道者行道的直接指引,或以舉一反三的方式帶出案例,讓聽者從行道的範例中領悟如何在其實際生活處境中行道。然而,我們也不忽略聖靈引導聽道者在其個別實際處境中,具體地把所聽、所學、所明、所信的真理活出來。當信徒聽道時作出適切的回應,並在其日後的生活中行道,這也可說是信徒在釋經講道過程中的新創作,也可視之為釋經講道中的第四度創作。
  綜合以上二項而言,釋經講道的第四度創作,包括了神的創作,也包括了聽道者的創作。聽道的會眾雖然是同時聽同一篇的經文信息,但聖靈可以在個別聽道者的心靈中工作或創作;而聽道者可以個別地活出這同一篇信息的應用,其個別應用的層面、範圍、方法和處境,大多是各有不同。即是說,神在個別聽道者的身上,及至聽道者本人,皆可以有其個別獨立和獨特的創作和參與。
  釋經講道既然是一個經歷四度創作的過程,所以我們不讓在講台上講完了一篇釋經講章後,便宣告一篇釋經講道的結束。原來釋經講道除了在講道的時間內有第四度創作外,在講道以後的日子還可以有第四度創作的發生。因此,講道者和教會領袖可以為講台上宣講時以及講道後的第四度創作祈禱,求聖靈賜智慧和能力給聽道者於聽道後按真道在其生活中帶出第四度創作。
結語
  綜覽以上釋經講道的四度創作,我們看到釋經講道的經文(聖經)這第一度創作,是固定不變的,也該成為其餘三度創作的不可或缺基礎。至於講道者所編制的講章這第二度創作,以及講道者在台上宣講時可能因應實況作出的第三度創作,乃至聖靈在聽道者身上的工作和聽道者本身之學道、信道、明道和行道的真理應用這第四度創作,則各有各的特色和精彩之處;這就是創作藝術的奧妙。所以,釋經講道,不論是對台上的講道者或是台下的聽道者來說,是一項教我們可以興奮地一同參與的創作事奉。
  我們再留意以上闡述釋經講道的四度創作的創作過程。第一度創作的背後,是聖靈作啟迪的工作;第二度創作的背後,是聖靈作教導的工作;第三度創作的背後,是聖靈賜能力和賜智慧給講道者宣講並作應變的工作;第四度創作的背後,是聖靈感動聽道者虛心學道和信道,開啟他們的思想以明道,激勵他們的意志以行道等工作。這四度創作皆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聖靈在背後的工作。
  感謝神,在我們的釋經講道事奉中,原來我們並不是孤軍作戰,聖靈一直在背後工作。「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撒迦利亞書四6)。

~~~~~~~~~~~~~~~~~~~~~~~~~~~~~~~~~~~~
[本文曾載於恩福聖經學院PAPYRUS第22期(2011年2月號),獲准轉載。版權屬作者香港恩福聖經學院教務主任及院牧伍權彬牧師。原文經本文編輯稍微潤飾修改,得作者過目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