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lium online

觀察經文


在預備查經時,「細察事實」和「認清關係」可以同步進行,使整個觀察的過程能以一氣呵成。
1. 第 1 步驟:細察事實
2. 第 2 步驟:認清關係

經節

經文內容

細察事實與認清關係

v.1

 

 

作 神和主耶穌基督僕人的雅各

 

 

 

 

請散住十二個支派之人的安。

- 文體﹕書信說明文(文體)

- 作者﹕雅各(作者)

- 讀者﹕散開居住的十二支派的信徒(受書人)

- 作者自稱是「神和主耶穌的僕人」,(主僕關係 / 權力關係)

 

- 這是作者向讀者的問安

- 「散住」是「分散居住」,分散在甚麼地方則有待查考(地點)

- 「十二支派」是舊約用語,是用指整體以色列說的。在新約中使用是難解的用語(難解用語)

 

- 1節是雅各對讀者的問安

 

v2.

我的弟兄們、

 

 

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

 

 

 

 

都要以為大喜樂

 

 

- 第二節開始一個新主題,上文是問安,這裡是討論書信的內文

- 「兄弟們」是平輩稱呼,是較親密的稱呼(平輩關係 / 氣氛)

 

- 「試煉」給人第一印象是「一些使人不快的事情」,它的正意有待查考(難解用語)

- 在新國際譯本有「當你們落在...」(Whenever),雅各討論試煉來臨必然性(來的時間),不是它的可能性(來的可能)(比較譯本)

- 「百般」形容試煉來臨的方式

 

- 在試煉中「要」喜樂是一個命令(命令)

- 「都要」是全面性,不是局部性(強調用語)

- 「以為」的意義有待查考

- 一般人在「試煉」中不會有「喜樂」的表現,二者並不協調(映襯)

- 「大喜樂」是強調的形容(強調用語)

 

v.3

因為

 

 

 

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

- 「因為」是連接詞,將第2與第3節接連在一起。可見這兩節經文同屬一段(連接詞,上文下理)

- 「因為」表明第3節是第2節命令的原因(因果關係)

 

- 「知道」是動詞;下文是「知道」的內容(內容)

- 「信心」是在試煉時要存的態度(態度)

- 「經過試驗」是「信心」所要經過的過程(過程)

- 「忍耐」是「信心經過試煉」後所產生的結果(先後關係 / 因果關係)。先有信心,然後信心經過試煉,最後生出忍耐

 

v.4

但忍耐也當成功、

 

 

 

 

 

 

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

 

- 「但」是連接詞,但新國際譯本沒有出現,和合本加上似乎沒有映襯的功能,相信是加強(intensify)的用法(連接詞 / 比較譯本)

- 第4節仍接續第2-3節,因此它們是屬同一段落(上文下理)

- 「忍耐」一詞重覆出現(重覆用語),是試煉時的態度

- 「忍耐也當成功」說明忍耐要通過一個過程,最後才產生功效(過程)。

- 在試煉中不單要「喜樂」(2節),也當要「忍耐」(3-4節)(態度)。

 

- 「使」表明下文乃上文的「目的」(因果關係)。若能在試煉中忍耐,結果是會「成全完備、毫無缺欠」。

 

- 2-4節是屬同一段,雅各給讀者一個命令:要他們在試煉中存喜樂的心態。但這命令似乎有違常情,因試煉與喜樂二者不能協調。他不單命令信徒要喜樂,更要學習忍耐,最終使人達到「成全完備,毫無缺欠」的地步。

 

v.5

你們

 

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

 

 

應當求

 

 

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 神、主就必賜給他。

- 「你們」,與第2節的「你們」互相呼應(上文下理 / 重覆用語)。這樣重覆出現暗示第5節是一個新段落的開始。

- 「缺少智慧」連於上文,是應付試煉時所需的智慧(上文下理)

- 「缺少」可連於上文的「毫無缺欠」(重覆詞句)

 

- 「應當」帶著命令的語氣(命令)

- 在「缺少智慧」的時候,可以「求」(先後關係 / 因果關係)

- 祈求的對象是神(對象)

 

- 經文提述神的兩項特質

- 「厚賜與眾人」的「厚賜」是正面的特質

- 「不斥責人」是用否定反面的特質來加強正面「厚賜」的特質)

- 「主就必賜給他」是上文兩項特質所帶來的必然結果,同時是上文「求」的結果(因果關係)

 

v.6

只要

 

 

憑着信心求、一點不疑惑.因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

- 「只要」是連接詞,上文指向神的特質,下文指到人的回應(連接詞 / 映襯)

 

- 人的回應需要「憑著信心求」(態度)

- 「一點不疑惑」是用否定反面的特質來加強正面「信心」的特質(重覆用語 / 強調用語)

- 「因為」指出因果的關係(因果關係)

- 「疑惑的人」像海中搖動的「波浪」(象喻用語 / 對比)

 

 

v.7

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裏得甚麼.

- 「這樣的人」指上文「疑惑的人」(上文下理)

- 「不要想」是強調用語(強調用語)

- 「不要想從主那裡得甚麼」是上文第6節「疑惑」的結果(因果關係),疑惑的結果是不能得到上文5節的「智慧」(因果關係)

- 「不要想從主那裡得甚麼」與上文「主就必賜給他」(5節)是強烈的映襯(映襯)

v.8

心懷二意的人

 

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

 

- 「心懷二意的人」與上文「疑惑的人」遙遙呼應(對比)

 

- 另一個例證:行路的人(象徵用語)

- 「沒有定見」與上文6節的「被風吹動翻騰」屬同類(對比)

- 從兩個象徵用語看來,「心懷二意的人」與「疑惑的人」放在平行位置,這兩類人是屬同一類。

 

- 5-8節集中在「求智慧」的事上,與第2-4節的主題稍有不同。這小段緊接第4節,與試煉的大課題仍有關係。它的連接點在於在試煉中要學習求智慧。

 

v.9

卑微的弟兄升高、就該喜樂。

 

 

- 「卑微的弟兄」與上文新段落所用的稱呼相近(參2節與5節),是另外一小段落的開始。(對比 / 上文下理)

- 「卑微」與「升高」是映襯(映襯)

- 「卑微的弟兄升高,就該喜樂」是命令(命令)

- 這裡的「喜樂」可連於第2節出現的「大喜樂」(重覆語句)

- 但新國際譯本用「引以為傲」("proud")來形容,它的意義有待查考(比較譯本)

 

v.10

富足的降卑、也該如此。

 

 

 

 

因為他必要過去、

 

 

 

如同草上的花一樣

- 「富足的降卑」與上文「卑微的升高」是映襯(映襯)

- 「也該如此」是指上文「喜樂」的態度(對比)

- 降卑時仍要喜樂,是呼應第2節所說在試煉時要喜樂(重覆語句)

- 我們可以理解「卑微弟兄的升高」時要喜樂;但「富足的降卑」仍要喜樂就甚費解了(不協調的映襯)。這難解的映襯有待查考

 

- 「因為」指出原因:下文(10節下-11節)是上文(10節上)的「因」(因果關係)

- 「他必要過去」十分特別,雅各說「他」必要過去,不是他的財富要過去。(難解用語)

 

- 「如同」表明這是另外一個比方(象徵用語),乃用草與花來作比方

 

v.11

太陽出來、熱風颳起、草就枯乾、花也凋謝、美容就消沒了.

 

那富足的人、在他所行的事上、也要這樣衰殘。

- 「太陽出來,熱風颳起」(因),「草要枯乾,花要凋謝」(果)

- 「美容就消沒了」(因果關係)

 

 

- 這裡從「富足的人」(參第10節)轉變為「他所行的事」(映襯)

- 「衰殘」與上文的「過去」,「凋謝」,「消沒」等詞是同義(對比)

 

v.12

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

 

 

 

 

因為他經過試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

 

 

 

 

 

 

 

這是主應許給那些愛祂之人的。

- 「忍受試探的人」,「試探」在新國際譯本作「試煉」("trials"),應是連於上文(不是下文)所討論的主題(比較譯本 / 上文下理)

- 「忍受試探的人」是另一稱呼,與上文第2節,第5節,第9節所用的不同稱呼來作新段落的開始互相呼應

- 「忍受試探」是「因」,「有福」是「果」(因果關係)

 

- 「因為」表明下文是上文的「因」(因果關係)

- 這節經文重覆第2-4節的幾個重點(對比)

- 「忍受」與「忍耐」(3-4節)

- 「經過試驗之後」與「經過試驗」(3節)

- 「有福」與「成全完備,毫無缺欠」(4節)亦屬同義

- 「生命的冠冕」是經過試驗之後的結果(因果關係),與第4節的「成全完備、毫無缺欠」相近

- 「生命的冠冕」是象徵性用語(象徵性用語),它連接於「有福的」,是福氣的一種(對比)

 

- 這生命的冠冕是主應許給人的(上文是應許)

- 這些得到冠冕的人是那些愛祂之人

 

- 9-12節說明卑微人升高與富足人降卑,兩種情況都要喜樂。最後在12節雅各重覆2-4的信息作為他這小段落的結論。

 


3. 第 3 步驟:注意結構

經節

經文結構按初步的觀察可以分為五段

v.1

- 雅各向散住在十二支派之人問安

v.2-4

- 在試煉中要存喜樂與忍耐的態度

v.5-8

- 在試煉中要用堅定的信心求智慧

v.9-11

- 無論在甚麼樣的情況下都要喜樂

v.12

- 重述2-4節的主題:忍受試煉的人是有福的,必得生命的冠冕


  在觀察經文的過程中,可以將1-12節分為四個小段落,分別是第1節、第2-4節、第5-8節和第9-12節。這四個小段可以成為查經時的四個部分。以下我們進入「解釋」的階段,我們要將從觀察所得的資料送到解釋的工廠加工提煉,藉著發問與回答來解釋經文重要的要點與信息。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