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lium online

從啟示錄看末日嚴峻的災難

apokalipsa引言
  根據二零零七年九月十九日法新社報導,美國內布拉斯加州 (Nebraska) 一位議員錢伯斯,在同月十四日向當地法院提出一宗訴訟,要求針對「最終裁決者──神」來作出判決。因為祂「引發恐怖洪水、驚人地震、可怕颶風、駭人龍捲風、致命瘟疫,以及其他種種災害。」他請求法院「發布永久禁制令,下令被告停止以上有害的活動以及製造恐怖威脅」,以免無數民眾再受影響。

  由於神是無所不在的,故當地的道格拉斯郡地方法院對此案擁有管轄權;再者,祂也無所不知,所以法院無須針對這宗起訴案件對祂發出傳票。錢伯斯後來答覆地方媒體的訪問時說,他提出這項訴訟,是為了突顯近年美國各級法院出現許多無聊訴訟的現象。1但無論如何,災難愈來愈頻繁,災情愈來愈嚴重,確是我們身處的世界的寫照。
  楊牧谷牧師曾說:「中國與荷里活描寫的世界末日都是很相近的:『天空灰濛濛,地上荒場處處,能源枯竭,水源染污,惡病流行,貿易停頓,社會則早已解體,大都會的高樓大廈成了一座又一座的城市墓碑,人群四處流蕩,人人為了一瓢水一勺食,不惜大開殺戮;道德早成了失業的小丑,歡樂與憐憫是早被遺忘的情懷。』」2
  創造宇宙萬物的神是否應為這些災難負起最終的責任呢?福音派神學中,有所謂「神命定的旨意」(prescribed will) 及「神允許的旨意」(permissive will) 的區分。「神命定的旨意」表明神是事情的第一因;「神允許的旨意」則表明神並非第一因。但二者結果都會成就「神最終極的旨意」 (sovereign will)。我們可以說,這些審判性的災難,是在「神允許的旨意」下臨到世界,引進歷史的終局。而最能清楚刻畫出這些災難的目的與情況的,莫過於聖經最後的一卷──啟示錄。
  講解啟示錄最普遍的方式是逐章逐節進行。每一章一講,用二十二堂方可完成。對於主日講壇來說,可算十分冗長。另一種則用重點式講解。先用六至七堂講「啟示錄中無比的基督」,分題包括:「榮耀無比的基督」(第一章),「教會的元首基督」(第二至三章),「被殺的羔羊基督」(第五章),以及「再來的君王基督」(第十九章)。接著可用三至四堂講「啟示錄中善惡之爭」,闡釋啟示錄中間的審判與災難部分(啟六至十八章)。最後用三堂講「榮耀的終局」,處理啟示錄第二十至二十二章,作為結論。三個系列共需用十二至十四堂,又在系列之間可轉換其他的講題,稍作區隔,讓會眾稍有喘息的機會。
  本文主要論述啟示錄中間「大災難──善惡之爭」的部分。以七點敘述如下:
一. 災難來臨前夕,看見天上寶座
  啟示錄第四章可稱為「寶座章」。約翰在仍未描述將來事情發生之先,先在異象中看見天上父神的寶座(啓四1-2)。「寶座」一詞,在啓示錄中出現至少39次,其中三次是「有聲音從寶座出來」。
  斯托得用「七個介詞」說明啟示錄第四章中神寶座的中心性。3 有一位坐在寶座「上」(3節),是父神;「環繞」着寶座的是一道彩虹,好像綠寶石(3節),提醒神恩典之約(參創九8-17);在寶座「四周」有二十四個寶座(4節),坐着二十四位長老,代表舊約十二支派領袖以及新約的十二位使徒;從寶座「中」發出閃電、轟隆的雷聲(5節上),讓人想起西奈山的啟示;在寶座「前」有七盞點着的燈(5節下),是神的七靈;在寶座「前」有一個廣闊的空間,好像玻璃海(6節上),指出神的超越與神聖不可侵犯;在寶座「中央」與「四周」(某種形式的內圈)有四活物(6節下),他們遍體都滿了眼睛,晝夜不停地讚美至高偉大的神。二十四位長老亦加入在其中,一同宣告神配受敬拜,因為萬物按祂的旨意被造(9-11節)。
  神在異象中讓人先看見榮耀的寶座,又在啟示錄結束時展示永恆的國度與新天新地,是頗具匠心的設計。這種三明治的結構,將大災難涵蓋在中間,表明地上君王的寶座有一天將會成為過去,神在一切逆境中仍然坐在寶座上為王,掌管地上的一切。這信息對於當時正在受逼迫的信徒來說,是一種深刻的安慰。
二. 羔羊開啟七印,揭示世界終局
  啟示錄第五章可稱為「羔羊章」,它接續第四章父神的寶座,四周有四活物與二十四位長老。約翰又看見父神右手拿着書卷,書卷「裏外都寫着字」。古時候的皮卷有一面難以書寫,因此書卷很少裏外兩面都寫上字。「裏外都寫着字」,且用七印嚴嚴密封,表明信息十分重要。這書卷的內容在啟示錄十章7節可見端倪:「但在第七位天使吹號發聲的時候,神的奧祕就成全了,正如神所傳給他僕人眾先知的佳音。」它明顯記述有關神的奧祕,是歷世歷代的人想要瞭解卻無法參透的。
  誰配展開這七印嚴封的書卷呢?唯有那位曾被殺的羔羊──神救贖計劃的成全者耶穌基督。只有祂,配為世人開啟神末世啟示的奧祕,且配受一切受造物的敬拜與尊崇。「羔羊」在啟示錄中出現29次;除了一次用來形容從地中上來的獸(啟十三11),其餘28次都指向耶穌,是啟示錄中十分重要的鑰詞。啟示錄使用的「羔羊」(άρυίον)一詞,也與新約其他書卷所用的「羔羊」不同。
  這「羔羊」站在寶座當中,「像是被殺過的」(6節),但現在又活了,明顯地指向耶穌的死與復活。主耶穌唯一帶回天上的人為東西,就是手腳上被釘的傷痕。啟示錄記述的一切,都建基於十字架的救贖(參五9)。沒有十字架,就沒有揭開神啟示之奧祕的鑰匙。
  在啟示錄中,「神的寶座」與「神的羔羊」貫通全書。四章1節至二十二章5節所記述的事,都從「神的寶座」發出,而由「神的羔羊」執行。顯然,羔羊開啟書卷的第一印後,新的啟示就藉着每一印、每一號與每一碗的開啟,不斷地臨到地上。
三. 災難接踵而來,七印七號七碗
  啟示錄中有三個連續性的災難——七印災、七號災與七碗災,它們重疊地出現:第七印的內容涵蓋七號;第七號的內容又涵蓋七碗。
當七印災的前六印逐一被揭開(參六1-2、3-4、5-6、7-8、9-11、12-17),一個個的災難就連續臨到地上。在第七印還未揭開之先,約翰看見有十四萬四千以色列人(每支派一萬二千人),他們接受神的印,是以色列的餘種,在地上為神作見證。可見在災難中仍有福音被傳開,人們仍有悔改得救的機會。另外,還有無數身穿白衣,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前來的人,他們顯然是教會信徒,神已擦去他們一切眼淚,使他們不用經歷地上大災難之苦。
  第七印被揭開的時候(八1-2),立即引發七號災的第二輪災難。在前六災(八6-7、8-9、10-11、12-13,八13 –九12,九13-21)結束之後,在七號災與七碗災之間加入兩幕景:天使展開又封住書卷(十1-11),以及兩個見證人見證基督的再臨(十一1-14)。
  當第七號災的號角吹響(十一15-18),第七位天使宣告神國度得勝的信息(啟十一15)。然後,再插入四幕景(十二1-十五8),包括:婦人與龍爭戰(十二1-17)、兩隻怪獸出現(十三1-18)、天上的新歌與鐮刀的收割(十四1-20)以及天上得勝的聲音(十五1-8)。
  第七號最後引進最厲害的七碗災(十六1-2、3、4-7、8-9、10-11、12-16、17-21),這些空前絕後的災難,接二連三地來臨。正如耶穌所說:「……從世界的起頭直到如今,沒有這樣的災難,後來也必沒有。」(太二十四21)
  七碗災結束了神對地上的審判(十五1)。在一輪又一輪的審判過程中,災難不斷地升級,直到人無法繼續承受為止。
  曾有人問愛因斯坦,第三次大戰將會用甚麼樣的武器。愛氏回答:「第三次世界大戰用甚麼武器我不知道,但第四次世界大戰所用的武器我卻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戰所用的武器,是回復到石器時代用石頭和木頭來製造,因為第三次世界大戰戰況慘烈,摧毀了所有現代化設備,使人回到石器時代般的生活。」
  愛因斯坦想像到現今世代人類戰爭可以造成可怕的摧毀;但啟示錄所論述的是神的審判。相信經過七碗災之後,給在地上的人留下的,差不多正是回到石器時代了。
四. 災難為是管教,盼引導人悔改
  末日的大災難是神的審判,是在基督再來前的七年期間。那時敵基督(大罪人)將橫行於世,神藉着空前的災難臨到地上,給未信的猶太人以及所有不信的人一個管教的時段。在大災難結束之後,耶穌基督要親自回來,在地上設立千年國度。
  神施行的審判全然公義,目的是要叫人悔改,歸向真神。然而,在災難的煎熬中,大部分的人不單不肯悔改,反而變本加厲,更褻瀆真神(啟九20-21,十六9、11、21)。只有一小部分人因為恐懼而歸榮耀給神(啟十一13)。
  一七四一年,愛德華約拿單有一篇著名而震撼人心的講章「罪人在忿怒的神手中」,繪形繪聲地描述不信主者最後的光景。茲引述其中一段:「你們現在所聽到的,正是那些離開基督之人的情形:那苦惱的世界──硫磺的火湖,現在正延伸臨到你身上,在那裏有神忿怒烈焰的火坑,地獄的門正大大的敞開,你無處立足,亦沒有甚麼可以攀附的。你與地獄的中間,除了空氣,沒有別的。但神的大能可以將你托住。」
然而,今日許多人只看見自己的能力,誤以為人定可以勝天,眼看著自己或世界走到盡頭,還不願意轉眼仰望主。因為許多人不信神,不是由於有充分的理由去推翻神的可信,而是因為人心底裏希望這個世界沒有神,那麼,他們就可以任意行事、隨便犯罪。但啟示錄告訴我們,他們最終必將後悔。
五. 地上災難,天上讚美,交替出現
  使徒約翰描述這些災難,到了關鍵的時刻,讓人看見天上情景與地上災難交替出現。約翰採用現代拍電影般的手法,用兩個畫面道出兩種布局與場景,互相襯托,勉勵信徒用屬靈眼光來看地上的際遇,藉著屬天的盼望度過今世艱難的時刻。
  啟示錄中的天上幕景,常見受造物發出敬拜與讚美,對象都集中在父神與羔羊身上:歸與坐寶座的(四9),歸與主神(四11),歸與曾被殺的羔羊(五12),歸與坐寶座的和羔羊(五13),歸與坐寶座的與羔羊(七10),歸與昔在今在的主神(十一17)。
  在敬拜與讚美中,多次出現美妙的歌聲(四8-11,六9-14,七10-12,十一15-18,十五3-4,十六5-7;十九1-6哈利路亞大合唱)。為甚麼在大災難的同時,會有那麼多歌唱的時刻呢?相信這些受造物(包括信徒在內)歌頌救贖奇工,更證明神的審判是嚴正且公義。
六. 撒但勢力雖猛,不敵神的權能
  在大災難最後階段,撒但奮力作最後垂死的掙扎,那時,敵基督將橫行於世,迷惑眾人,吸引人敬拜獸像(十三13-14,十四9、11,十六2);這是進入兩個國度爭戰最激烈的時刻。然而,啟示錄第十九章告訴我們,耶穌基督要以王者的身分,率領天使與天軍同來,要顯露罪惡、審判罪人,全數瓦解撒但的勢力。
  我年輕時讀過一本歷史小說,印象深刻,到現在還記得書名與作者。整本小說情節緊湊,扣人心弦,但讀完的那一刻,我十分氣憤地將它摔在桌上,因為我對故事悲劇性的結局感到失望。我原來盼望有情人終成眷屬,而收場竟是主角從橋上跳河自盡。相信不少人讀小說時會像我一樣,希望有圓滿的結局。然而,現實生活卻不能時時這樣。有些小說忠實地描繪生活的悲劇,但人們卻無法接受。
  在神的永恆計劃與整個歷史進展中,聖經已明確地告訴我們,這場善惡之爭,最終得勝者是耶穌基督,而所有真正屬於主的信徒都包括在得勝的團隊中。因為在眾天軍之中有穿細麻衣的聖徒(十九8),是妝飾整齊的新婦,預備參加羔羊的婚筵。正說明「在世間是山窮水盡,在主裏卻柳暗花明」。
七. 災難結束,成全救贖,天地更新
  耶穌在橄欖山上講論末日情況時,說明各種天災人禍將會接踵而至,「這都是災難的起頭。」(太二十四8)「災難」原文作「生產之難」,可稱之為彌賽亞出現前的痛苦。用婦人「生產」的痛苦來形容耶穌基督來臨,是最恰當不過的了,因為它是人間最深切的一種疼痛;它的痛楚會逐漸劇增;它最終會將新生命帶進新的世界。
  在新的世界將要來臨之先,正如產婦的陣痛會逐漸加劇,痛楚會達到頂點。這時,彌賽亞將從天降臨,滅絕一切仇敵(啟十九11-18;參亞十二1-9,十四1-4),並建立地上的國度,迎接新天地的來臨。
結語
  這個世界是坐落在一座隨時會爆發的活火山之上,災難也隨時會爆發,但屬主的人可以放心,因為耶穌基督是得勝的君王。
一位美國牧師到兒子的中學觀看球賽。他進入校園時看見一名校工,坐在角落看書,等球賽結束後開始打掃。
  牧師問他說:「你在讀甚麼呢?」
  「聖經。」
  「讀的是那一卷?」
  「啟示錄。」
  「你明白嗎?」
  「明白!」
  「那這卷書在說甚麼呢?」
  「噢!很簡單,耶穌必定得勝 (Jesus gonna win)!」
  之後,這位牧師告訴許多人,那是他聽過對啟示錄最簡單、最直接、又最準確的詮釋。」

~~~~~~~~~~~
附註
1法新社華盛頓2007年9月20日,記者陳昶佑報導。瀏覽於2012年7月21日。
2楊牧谷,《終極的序幕:榮耀大寶座——解讀啟示錄第四章》(香港:更新資源,2001),頁2。
3斯托得著,李望遠譯:《無與倫比的基督》(台北:校園書房出版社,2003),頁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