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lium online

二零一九年六月代禱信

主內「聖言之友」:

  最近讀馬可福音十四章50-52節:「門徒都離開祂,逃走了。但有一個少年人,赤身披着一塊麻布,跟隨耶穌,眾人就捉拿他。他卻丟了麻布,赤身逃走了。」這是一段既有趣又讓人有點不知如何處理的經文。馬可將這一段插曲放在這裏的用意何在?又為甚麼其他三卷福音書都沒有記述?

閱讀全文

二零一九年五月代禱信

Prayer Letter English Version

主內「聖言之友」:

  最近為八月份的《聖言通訊》寫了一篇有關「默想」的文章,命名為「默想──經言反芻的藝術」,引述詩篇第一篇2-3節「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來說明。「思想」(haga一詞原意可有「誦念」或「唱誦」的意思,即念念有詞,輕聲地誦讀神的律法。因此,《新譯本》作「默誦」,畢德生Eugene Peterson的《信息本聖經》(The Message)作「晝夜咀嚼神的話」(“chew on Scripture day and night”)。

閱讀全文

二零一九年四月代禱信

主內「聖言之友」:

  讀經如同挖金礦。一個擁有金礦的人,不會因為在他有生之年不能全部將金礦挖出,而予以放棄。相信他會規劃一個挖金礦計劃、購置工具、安排人手,忍耐地、持續地、一步一步地將金礦挖出。讀經豈非一樣嗎?雖然讀經、講道已有多年,但我發現時至今日,每次讀經都有一些新領受、新發現與新感動,正是聖經這本生命奇書的一個特質。

閱讀全文

二零一九年三月代禱信

主內「聖言之友」:

      在「後真理」post-truth的今天,輿論真相(公眾意見)不是建立在客觀事實,而是建基在個人自身的感覺和信念之上。「後現代的後真理時代」的思潮,是基於種種不同的懷疑哲學而來的──懷疑上帝的存在、懷疑聖經的真實性和歷史性以至其權威、懷疑生命的價值等;因而在表層上改革更新,務求在一切權威之外尋覓得一絲意義。畢竟,「後真理」沒有改變「現代主義」的獨斷問題,因此,仍停留在形式主義而達不到深層的真理。這個風潮 席捲教會,締造了新一代的屬靈文化,我們必須警覺。為此,「聖言」於3月2日舉辦了「埃風讀經法」講座,以探討在塵埃的潮流中如何持守真道,由加拿大華人神學院院長區應毓牧師遠道而來作講員,有110人出席。

閱讀全文

二零一九年二月代禱信

主內聖言之友」:

  十五年了!聖言資源中心」從20041月開始,至今已整整十五年。我們誠心感謝帥領我們前行的神,因祂的名稱為「自有永有的」(出三14)。這名稱是祂對摩西的自我啟示,直譯是「我是我所是」或「我就是我」。《七十士譯本》譯為「我是那存有者」,指出祂在萬有仍未創造之先,祂存在;又在萬有滅沒之後,祂仍然存在。祂是那有位格的、獨立的、不變的、必要的、永恆的存在;祂以前是、現在是、將來也是;是「昔是、今是、以後永是」;過去、現在與將來都不改變的永恆主。

閱讀全文